雜交穀子
    雜交穀子
    雜交穀子
    雜交穀子
    新聞動態
    新聞動態·資訊
    您現在的位置 : 河北尊龍凱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行業動態 >> 正文
    早防控 ,阻擊“農業新害蟲”
    文章來源 :尊龍凱時農業    閱讀 :9784 次    日期 :2013/6/7

     

        ①結合封地麵除草 ,機械化噴藥防治二點委夜蛾成蟲及低齡幼蟲 。
        ②麥收前 ,使用專用高效性誘劑誘殺二點委夜蛾成蟲 。
        ③麥收後 ,使用高效誘殺燈誘殺二點委夜蛾成蟲 。

        近年來 ,二點委夜蛾發生範圍不斷擴大 ,危害日益嚴重 。我省專家經過8年努力破解其生長之謎 。如今麥收臨近 ,我省已進入二點委夜蛾關鍵防治期 ,專家提醒——


    早防控 ,阻擊“農業新害蟲”

    □本報記者 周 潔

    ■閱讀提示

        近年來 ,二點委夜蛾發生範圍不斷擴大 ,危害日益嚴重 ,已成為威脅黃淮海地區玉米生產的嚴重蟲害 。我省是二點委夜蛾的重災區 ,年發生麵積達千萬畝 。經過8年聯合攻關 ,我省科技人員與基層植保技術人員破解了二點委夜蛾生長之謎 。日前 ,研究成果“農業新害蟲——— 二點委夜蛾暴發機製及治理研究與應用”已通過專家鑒定 ,整體研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根據目前調查 ,今年我省二點委夜蛾越冬代成蟲整體蟲量高於去年 ,但各地分布不均 。”5月20日 ,在對我省多地監測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後 ,二點委夜蛾研究專家 、省農科院穀子研究所植保專家董誌平提醒 ,各地應高度重視 ,提前做好早期防控 。


    越冬代成蟲量高於去年——— 密切關注6月份溫濕度氣候條件

        “根據目前調查 ,今年我省二點委夜蛾越冬代成蟲整體蟲量高於去年 ,但各地分布不均 。”5月20日 ,剛從監測現場回來的省農科院穀子研究所植保專家董誌平表示 ,各地應密切關注6月份溫濕度等氣候條件以及一代成蟲發生時期和蟲量 ,為早期防控做好準備 。
        近期對二點委夜蛾越冬代成蟲進行監測顯示 :大城縣4月28日至5月13日誘蛾量為405頭 ,去年同期隻有99頭 ;寧晉縣4月1日至5月7日誘蛾量為71頭 ,去年同期為19頭 ;平山縣4月18日至5月15日誘蛾量為114頭 ,去年同期為100頭 ;正定縣4月23日至5月13日誘蛾量為14頭 ,去年同期較高為44頭 。董誌平說 :“今年越冬代成蟲日誘蛾量最高達到了158頭 ,出現在平鄉縣4月28日 ,去年日最高誘蛾量為44頭 ,出現在平山縣4月20日 。”
        目前 ,我省已進入二點委夜蛾關鍵防控期 。“二點委夜蛾喜歡隱蔽潮濕的生態環境 ,怕幹旱高溫 ,為此 ,6月份氣候條件直接影響一代二點委夜蛾發生數量 。”董誌平補充道 ,雨水多 、濕度大 ,有利於二點委夜蛾的發生 ;反之 ,雨水少 ,幹旱高溫不利於二點委夜蛾發生。
        2005年 ,我省在國內外首次發現二點委夜蛾對玉米造成危害 。自此 ,董誌平率領的專家團隊開始對這種重要的農業新害蟲進行係統研究 。“當時我們發現 ,二點委夜蛾食性雜 ,至少能取食13科30餘種植物 ;繁殖能力強 ,單雌產量可達500餘頭 。具備暴發性害蟲的特征 ,具備大發生潛力 。”
        近年來 ,二點委夜蛾發生範圍不斷擴大 ,到2010年 ,該蟲在邯鄲 、邢台 、石家莊 、保定 、滄州 、衡水等我省中南部夏玉米產區普遍發生 ,局部地區發生嚴重 ,田間危害率高的可達到30%-60% ,成為當地的重要害蟲 。2011年 ,二點委夜蛾在我國黃淮海地區六個省全麵大暴發 ,發生麵積達3290萬畝 ,占到夏玉米播種麵積的20% 。
        “由於我們已經掌握了該蟲的發生規律和防治措施 ,並提前對當年蟲害情況進行了準確預測 ,為此蟲害沒有對我省夏玉米產量產生大的影響 。”董誌平介紹 ,在防治技術方麵 ,我省製定了《二點委夜蛾預測預報技術規範》和《二點委夜蛾防治技術規程》兩個地方標準 ,為該蟲的預報和防控提供了依據 。“2011年以前 ,主要在田間見到危害後進行防治 ,用藥量大 。”董誌平說 ,目前在深入了解其發生規律後 ,將防控關口前移 ,以無公害的農業防控為主導 ,狠抓成蟲期防控 ,大大減少田間用藥量 ,避免了田間危害 ,達到了較好的防控效果 。


    秸稈還田新耕作製度是主因——— 采用農業措施進行生態調控

        治蟲先要治根兒 。通過田間大量調查和對二點委夜蛾生活習性的觀察研究 ,“我們發現秸稈還田的新耕作製度是該蟲群體劇增 、危害玉米暴發成災的主要原因 。”
        董誌平認為 ,二點委夜蛾喜歡隱蔽潮濕的生態環境,6月上中旬二點委夜蛾一代成蟲盛發期與小麥收獲和玉米播種期相遇 ,田間大麵積的小麥秸稈還田為二點委夜蛾創造了適宜繁衍的生態環境 。
        本世紀初 ,我省開始大麵積推廣農機異地收割 、秸稈還田 、免耕播種等耕作製度 。“這可以大大提高勞動效率 ,減少耕種開支 。”董誌平解釋 ,而在此之前 ,我省一直遵循著“小麥—小麥收獲後清除或焚燒秸稈 、耕翻土地—播種玉米—玉米收獲後再次清除秸稈 、耕翻土地—再播種小麥”的耕作模式 。“耕作方式的變革在讓農業節本增效的同時 ,也使農田生態發生了巨大變化 ,帶來了病蟲害等新問題 。”董誌平說 ,農田免耕保護了土傳病蟲害的病菌和害蟲的棲息地 ,為有害生物的繁衍創造了有利的環境條件 ;秸稈還田把病殘體和秸稈內越冬越夏的害蟲又帶回大田 ,積累了菌源和害蟲數量 ;農機異地作業 ,使病蟲草害在不同地區 、不同地塊間的傳播和擴展更為快捷 。從而導致新病蟲害不斷發生 ,老病蟲害嚴重回升 ,次要病蟲害變為主要病蟲害 ,多種作物連帶受害現象突出 。
        新的耕作製度利大於弊 ,如何才能在遵循這種耕作製度的前提下對二點委夜蛾進行防控 ?專家們給出這樣的方案 :推廣以栽培管理為主的農業防控措施 ,包括旋耕滅茬 、清潔播種行麥秸等 ,壓低害蟲發生適宜田塊的麵積 。“這是為了破壞適合蟲害生長的環境 。”董誌平表示 ,采用農業措施進行生態調控 ,就會大大減少蟲害田間產卵量 ,減少主害代幼蟲田間數量 ,達到高效防控的目的 。
        她介紹說 ,旋耕滅茬即在小麥收獲後 ,利用滅茬機將田間麥茬 、麥秸等打碎 ,與表土混合均勻並壓實 ,然後再播種 。以此減少田間麥秸懸浮量 ,從而影響二點委夜蛾成蟲隱蔽 、產卵和幼蟲的生長發育 ,減少其危害 。
        關於“清潔播種行麥秸” ,董誌平解釋 ,小麥收獲後直接播種玉米 ,然後澆蒙頭水等待出苗 。澆蒙頭水後第二天,人能夠進地時 ,用鐵耙子把播種行的麥秸耙到行間的壟背上 ,這時土表和麥秸潮濕 ,容易操作 ,使玉米幼苗不被麥秸覆蓋 ,從而避免二點委夜蛾的危害 。也可以采用播種機將播種行的麥秸等覆蓋物推到兩邊 ,露出播種行後進行播種。“此外 ,長期秸稈還田和免耕 ,導致耕作層土壤板結和硬化 ,不利於根係向下生長 ,影響產量 。”董誌平建議 ,應提倡間隔性的耕翻 ,這也非常有利於二點委夜蛾的防控 。


    越早防治效果越好——— 玉米播後苗前進行成蟲防控

        通過大量田間試驗 ,我省專家已研究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二點委夜蛾綜合防治技術 ,包括農業防治 、成蟲期防治 、幼蟲危害期分期防治 。“目前還有不少地塊繼續采用小麥秸稈還田後直接播種玉米 。”董誌平說 ,這些地塊要狠抓成蟲期防控 ,這個時期的化學防治最為關鍵 。小麥收獲時若田間可見二點委夜蛾成蟲 ,每2-3網可獲一頭蟲時 ,在夏玉米播後苗前期 ,可以選用有機磷或複配製劑於傍晚全田均勻噴霧 。“這個時期用藥少 、殺蟲效果好 。”
        據介紹 ,玉米受害一般在玉米苗10葉期以前 ,根據二點委夜蛾發育過程和黃淮海地區玉米生長速度 ,在玉米播種前後10天 ,二點委夜蛾成蟲產的卵孵化成幼蟲可以直接造成危害 。董誌平說 ,在玉米播後苗前進行成蟲防控是關鍵 ,這時玉米苗還未出土 ,便於機械化噴藥和統防統治 ,但要注意藥液量要足夠大 ,除防治成蟲外 ,還要兼治麥秸上的卵和低齡幼蟲 。
        對於農場 、土地流轉的連片種植大戶 ,專家們研究製定了物理和生物防治技術 。董誌平介紹說 ,有條件的地方可采用專用高效性誘劑誘殺成蟲 。“性誘劑通過其性信息素不同配比和輔料研製而成 。從6月1日至7月10日 ,在田間放置性誘劑水盆誘捕器 ,每畝3-5盆 ,間隔12-15米 ,誘捕器底部高出作物冠層頂部10-20厘米 ,適時補水和洗衣粉 ,及時撈出蟲體 。”
        此外 ,還可以采用高效誘殺燈誘殺成蟲 。“這種燈根據二點委夜蛾對光的敏感波段研製而成 ,也需在6月1日至7月10日安裝 ,每30-50畝一盞 ,晚6點至早晨6點開燈 ,及時清除誘殺的蟲體 。”
        目前 ,專家們還通過研究 ,從側溝繭蜂 、黃斑青步甲和鋪道蟻等3種二點委夜蛾的天敵昆蟲身上 ,篩選出了對幼蟲致病力較強的嗜菌異小杆線蟲和毒性較強的Bt毒蛋白 ,目前正在試驗田間防治效果 。“對於未做前期防控工作的田塊,如發現田間有幼蟲危害 ,應盡早采取措施進行補救 。”董誌平提醒 ,在幼蟲危害期采取分期防治 ,同樣適用越早防治效果越好的規律 。



    COPYRIGHT © 2007 - 河北尊龍凱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聯係電話:400-117-1102
    地址 :河北省張家口市經開區沙嶺子 冀ICP備19024921號-1